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风送暖

  □翁盈昌

  阳春三月,剃头师傅上街设摊,义务为老人理发,开展学雷锋活动,由此想起上世纪60年代,关于我学理发的一段有趣经历。

  “癞头怕剃头,剃头怕癞头”是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说的是癞头不愿意剃头,因为剃头师傅一不小心触碰到疮巴处,会疼痛难忍;剃头师傅碰到生癞头的人,不但臭气难闻,而且万一不小心碰到疮疤,脓血流出来,引得癞头谩骂,还得陪不是,何苦呢?

  当时,全国正掀起学习雷锋好榜样热潮,我利用解放军施工部队进村之际,向住在我家里的指战员学习理发技术。每逢星期天,部队休整一天,指战员会整理内务、互相理发,或者帮助房东挑水、扫地……

  有一天,指导员见我头发较长,就命令排长帮我理发。排长不敢,把推子和剃刀交给副连长。副连长观察我头型,也是前看后瞧,不敢马上下手。

  “有困难吗?”我不解地问。

  “其实,理发也是一项技术活,我们只能给战士理平头,不会理你这样的西式头。”副连长慢条斯理地一刀一瞧,十分小心,惟恐出洋相。

  “没关系的,只管大胆理好了。”我话锋一转,虚心请教,“副连长,我拜你为师,请你教我理发技术,我好为学生服务。”

  “不敢当。”副连长虚心地表示,“我们共同向雷锋同志学习吧。”

  于是,他从如何推推子、拿梳子开始,到如何根据头型确定发型……边理边教,过了几个星期,还教我实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虚心学习,我终于学得理发的最基本手势,由于学生理的也是平头,才能大胆地尝试。

  “来,老师给你们剃头。”一天午休时间,我摆开崭新的老式剃头推子、老式理发剪刀等工具,叫来几位学生,开始给班上学生理发。起初技术还不过硬,用剪刀随便一剪,结果像田埂一样,高一垅低一垅。

  虽然我理发技术蹩脚,但免费给学生服务,还是得到了不少学生拥护。他们高兴地排起长队,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女学生也来围观,其他班级投以好奇的目光。

  “老师,给我阿弟剃剃好不好,他的头发像小娘一样披到肩了,已有好几个月没剃了。”班上一位贫困学生向我请求。

  “好呀,你把他叫来,我给他先剃。”我满口答应。

  这个一年级小学生被拉过来按到座位上,我帮他围上围布,站稳马步,在圆圆的头上“耕耘”。

  “你这个头已有好几个月没剃了吧,头发全结块了,还有阵阵臭味。”我一边剃一边指导他,“老师告诉你,下次要多洗头,出汗了也不洗头,这个习惯不好。”

  这个圆头圆脑的小家伙微微一笑,点头表示记住了。

  根据头型,我先从他的两鬓和耳后分别开始往上推,再从前额往后理,剩下后脑勺一块时,我轻轻把他的头按一下,暗示他低头,孩子心领神会马上低下头。

  “你整个头发打结比别人难剃,这一块结块更厉害,连推子也啃不进去。”我安慰孩子。

  当我推到他后脑勺凹凸处时,推子明显推不上去,一用力,一块疮疤连同头发一起被掀起,脓血流了出来,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吓得围观学生捂鼻而逃。

  “哎呀呀,痛死我啦……”小癞头痛得跳起来,拉掉围布,迅速逃跑……这个表现,活脱脱是个“癞头怕剃头,剃头怕癞头”的场景。

  “快去老师办公室抽屉里拿消毒棉花球。”我赶紧指示旁边的班长。简单消毒后,我又陪“小癞头”去学校旁边的公社卫生院包扎。

  借此机会,孩子的癞头医好了,变得更加活泼可爱。孩子的母亲逢人直夸,老师不但会理发,还自掏腰包帮他家孩子医好癞头。

  从此,我的剃头服务范围从一个班扩大到全校,服务时间从午休延长到放晚学后。虽然我更加忙碌,但内心充满为大家服务的热情。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雷锋的这句话激励了我一辈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生活家
   第03版:生活家
   第04版:新区面孔
   第05版:梦想家
   第06版:梦想家
   第07版:生活家
   第08版:我的家
回收武师傅
春风送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