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海洋减塑 助群众增收

长涂有个“小蓝之家”

  □驻岱山记者 陈瑶 通讯员 余佳慧

  “现在岛上瓶子也要‘抢’了。”岱山县长涂镇长西村村民董代良近几个月已经在岸边、岛上捡拾收集了近150公斤塑料垃圾,送到东海渔嫂“小蓝之家”,“垃圾站收4角1斤,这里收6角1斤,蛮多人都开始捡瓶子了。”

  去年11月底,党员渔嫂胡松素牵头协调金银渔嫂协会与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成立“小蓝之家”,请50周岁至68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五保户、残疾人员当“海洋清洁工”,收集各类海洋垃圾,并对塑料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我请3位有责任心、肯吃苦的渔嫂先管理‘小蓝之家’,最终的收益归这些渔嫂。”胡松素说,连续工作一定时间后,“小蓝之家”还会为其缴纳健康险、意外险等,“阿拉比垃圾站每斤贵2角,渔嫂们经常去环卫所、困难群众家里宣传,有的话上门去收。”

  不只是渔船主动带回垃圾,现在岛上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清塑、减塑的队伍中。“大长涂岛上老年协会的老人们净滩、净港捡到的800多斤垃圾一直放着,‘小蓝之家’成立后我们几个渔嫂去运过来,整理完还有500多斤。”胡松素说。在金海超市工作的夏小梅说:“听说阿姨们要塑料瓶,我下班都会顺便把店里的瓶子拿来送给她们。”镇里50多岁的残疾居民林国民夫妻俩更是时常开着小三轮在渔港等地捡拾塑料垃圾。

  从去年11月至今,“小蓝之家”已经回收1400余公斤塑料瓶,渔嫂分拣、加工后仓库内目前压缩好的约有1250公斤。

  透明矿泉水瓶、彩色标签的透明瓶、带有颜色的塑料瓶……记者看到,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小蓝之家”仓库里,渔嫂杨淑雯等人正将回收来的一堆塑料瓶按照要求分类、戳破、按瘪,最后送入压缩机打包成一块25公斤重的长方体,整齐地堆放进仓库里。

  这些更加精细分类打包完的塑料垃圾,将会以更高的价格被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回收,这部分收入可以为运行“小蓝之家”的渔嫂增收。“像现在这个季节,船上带回的瓶子不多,一个月算算也能有1000多块钱。”杨淑雯说道,渔嫂们闲在家里,有笔收入,又保护海洋环境,大家都很乐意。

  “接下去,希望不只塑料垃圾,像我们渔民打捞上来没人要的废缆绳、旧网衣、破蟹笼,也能通过这样的产业链回收,为群众增收,也提高渔船的积极性。”胡松素告诉记者,她正在与一家企业洽谈让渔民打捞被海草缠住的渔网,“一切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把海洋垃圾回收分类做得比陆地还好,就是我的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为全国首创,将于今年6月起施行,人员或船舶有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行为、未采取安全措施的,最高可罚5000元或2万元
~~~
为海洋减塑 助群众增收~~~
“山海”提升工程助推海岛共富~~~
~~~
~~~
市法院与浙油中心建立协作机制~~~
外墙墩柱被撞出裂缝,竟是一米之隔的停车位“惹的祸”,定海桔南新村62幢居民呼吁——~~~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新区财经
   第04版:海潮 人文
   第05版:对话舟山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新闻聚焦
   第08版:新闻聚焦
我市出台保护区海钓管理办法
桃花镇人大用“民意水”搭起“连心桥”
长涂有个“小蓝之家”
嵊泗医疗水平实现新升级
燃料油供应稳定增长
普陀为“老房子”建立数字档案
司法服务保障大宗油气交易平稳发展
“能不能改造一下停车位?”
报头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