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十春秋谱华章 踔厉奋发绘新景

  □记者 王菲

  70载筚路蓝缕、乘风破浪;70载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在这个喜获丰收的时节,中共舟山市委党校(以下简称市委党校)迎来了建校70周年华诞。

  岁月的年轮印刻奋斗的足迹。这是为党育才、培训能力显著提升的70年;这是为党献策、科研咨政成果丰硕的70年;这是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全面开花的70年。

  一代又一代党校人高举“坚持党校姓党”的鲜明旗帜,始终与党的事业、时代发展、舟山建设同向而行、同频共振,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前行风正劲,扬鞭再奋蹄。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科学指引下,市委党校正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弦歌激扬

  书写办学治校“奋斗史”

  70年光阴如梭,回首七秩芳华,市委党校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1953年初,舟山专区设立。同年5月,沐浴着新中国蓬勃发展的朝阳,市委党校的前身——舟山专区干部学校应运而生。

  “那时舟山刚解放不久,在定海原来的一座炼焦厂办起了学校,因为没钱,都是工作人员自己动手改造,到处讨借桌子椅子,硬生生造出了两间教室……”通过翻阅资料、拜访老一辈党校人,原副校长王志兴“拼凑”出了那段艰苦岁月的模样。

  当时的舟山百废待兴,干部基本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全校工作人员夙夜不懈投入干部培训工作。到1957年初,已开办普及班4期7个班、扫盲班6个班,把近600名干部基本培训了一遍。

  1962年5月,中共舟山地委党校改建成立。此后十余年间,学校几易其址,更经历了停办和撤销。

  春潮拍岸千帆进。时间回到1987年3月,舟山撤地设市,舟山地委党校也随之更名为舟山市委党校。6年后,舟山行政学院成立,与市委党校合署办公。

  2003年9月,位于昌洲大道2000号的新校园正式投用,办学条件全面跃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抓住《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实施的机遇,坚持硬件、软件建设“两手抓”,为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贡献党校力量。

  如今的市委党校建有图书馆、学员宿舍、食堂、体育馆等。拥有326座的报告厅和40~120人的大小教室8个。

  去年,党校投资5000余万元推进“校园提升改造项目”和学员宿舍大楼工程,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新增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房间150个,破解了干部培训任务日益加重和住宿条件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

  积极推进“人才兴校”战略,市委党校不断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近年来,先后引进中央党校、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17名,教师研究生学历达100%。

  巧用数字化改革金钥匙,市委党校加快“数智党校”建设速度。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成功获评“国家级节约型机关”“全省党校系统第一批三星绿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过去的70年,是党校人艰苦创业、自我超越的70年。”市委党校负责人说,从手写讲稿、打地铺睡,到现在的设施齐备、生活学习“一站式”,一代代党校人砥砺前行,在困境中崛起,在奋进中发展。

  为党育才

  夯实干部培训“主阵地”

  今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70年来,市委党校始终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和市委中心工作开展干部培训,夯实干部培训“主阵地”。

  从教学内容转变,到教学方式升级,一路走来,一路革新。

  1980年前,开展短期培训,举办文化扫盲班;

  1985年,设立函授学区,开展学历教育;  

  1992年起,开设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教学内容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党的十八大后,进一步注重培养党政干部的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党性修养、领导能力……

  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市政协委员、浙江炜驰机械集团董事长董伟国,在市委党校就读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当时刚创办炜驰集团,想更全面、系统地接受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

  经历授课、调研、答辩等流程后,他顺利毕业,掌握了更多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更对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导向、行业趋势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对于我后期开办企业,提供了不少助益。”董伟国如是说。

  舟山高质量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干部?

  从边陲海岛到开放战略高地,从产业单一到多元发展,从加快发展奔小康到如今的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市委党校始终紧跟舟山的前进步伐,锻造铸魂育才“红色熔炉”。

  2017年4月1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全域位于舟山。同年,市委党校开办首期“自贸通才班”。

  舟山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崔义玲是首期学员之一。“学员们都是自贸区建设各领域的专业人才,我们接受了集中授课、课题调研、顶岗体验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大家开展头脑风暴,收获颇丰。”崔义玲清楚地记得,当时她参与研究了保税燃料油操作规范创新的课题。到2020年,“自贸通才班”累计选育干部310余名,形成研究课题成果100多个。如今,部分课题成果已经成功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举措,甚至被复制推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群众工作,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党校牢记嘱托,践行使命。今年,市委党校举办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头雁”系列专题培训班,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新城管委会临城街道金鸡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吴素月参加了“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专题培训班。

  “各村社党组织书记聆听专家现场授课,还走出课堂开展调研,相互交流做群众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培训班“含金量”点赞的同时,吴素月直言有了新的工作思路,要把所见所学,进一步融入社区治理中去,让邻里更和谐,让居民更幸福。

  紧贴中心工作,市委党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授课从“我讲你听”向“你讲我听”和“你讲我也讲”等多元方式转变,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比重不断提升。

  据市委党校教务处负责人介绍,如今党校每年举办主体班次50余期,培训干部3500余人次,完成70余期社会培训班,培训学员12000余人次,领导干部上讲台总课时占主体班次总课时比例超过20%。

  为党献策

  当好科研咨政“智囊团”

  红色学府,扎根千岛枝繁叶茂;不负韶华,向阳而生硕果盈枝。

  70年来,市委党校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学科设置完备、专家学者聚集、学员资源丰富的优势,当好党委、政府决策的“思想库”“智囊团”。

  2007年,普陀区在桃花镇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改革试点。次年8月,我市推动该试点工作进一步在各乡镇(街道)推广。

  “市委党校决定以此为课题开展调研,由校领导牵头,邀请浙江省委党校有关教授联合组成调研组,撰写《领导决策参阅》。”市委党校科研处高级讲师汪凌云说:“我们认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全面创新,对于全面整合社会管理与服务资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创建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等均具有重要创新意义和普遍推广价值,建议决策层和理论界对此项改革予以深度关注。”

  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对该调研报告作出批示:要大力支持舟山的这一改革实践,进一步完善总结,加以宣传,并在全省适时加以推广。

  这项发源于舟山的改革工作,逐渐走向全省乃至全国,成为体现舟山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一张“金名片”。

  以服务国家战略,省委、市委工作大局为主线,市委党校围绕自贸区建设、江海联运中心、绿色石化、数字化改革、文明城市创建、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等重大议题开展研究,切实发挥党校智库决策咨询作用,为舟山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

  2017年浙江自贸区挂牌成立后,舟山先行探索自贸区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市委编办委托市委党校管理与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丁友良就浙江自贸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法定机构试点、综合执法监管体系完善等课题开展研究。

  “自贸区建设,舟山先行先试,并没有经验可借鉴。”丁友良回忆道,以法定机构试点为例,他对照新加坡等对外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机构设定,深入研究了浙江自贸区建设各领域的现实情况,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交流意见,并撰写了研究报告。

  丁友良关于浙江自贸区建设领域的课题研究取得了浙江省党校系统“改革、创新与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理论研讨会一等奖。 

  “在近年来的自贸区建设中,特别是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领域,市委党校的部分理论研究成果被采用,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市委党校先后成立现代海洋城市研究中心、共同富裕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平台,举办“蓝色经济”发展论坛、“红色智库”论坛、全市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等活动,纵深推进舟山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

  近十年来,市委党校共有84项研究成果获地厅级以上成果奖;获得省社科联规划课题5项,省社科联研究课题10项,全省党校系统规划课题62项。截至2023年10月,市委党校共编辑报送《领导决策参阅》124期,获省市领导批示52次。

  今年8月21日,舟山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签署市校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市委党校与社科大将围绕人才招引、教育培训、决策咨询等事项开展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国家智囊与高端治理优势,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科研应用、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

  回望来时路,步步见峥嵘。70年校史,是舟山党校人踏石留痕的创业史和敢为人先的奋斗史。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后人坚守初心、传承精神、再创辉煌。

  “我们将以建校70周年为新的起点,传承党校优良传统,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接续奋斗、笃行不怠,全力打造运行规范有序、办学成果突出、人才支撑有力、发展后劲十足的高水平党校,为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市委党校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9月12日起,朱家尖—白沙航线调整,始发点从朱家尖樟州码头改至蜈蚣峙客运码头,不管送菜送人都必须买船票才能进码头;早班船从白沙、柴山开船时间由上午7时调整为8时——~~~
省星级乡村博物馆名单出炉~~~
~~~未来几天虽天气晴好但气温较低
~~~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竞“拍”
   第04版:海山观察
   第05版:金塘资讯
   第06版:金融理财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国内外新闻
这条航线调整引来小岛居民诸多吐槽
我市马岙博物馆成功上“星”
冷空气影响预计止步本周末
戴上VR眼镜 感受海钓乐趣
省第二届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大赛在嵊泗举行
2024“舟惠保”参保缴费工作昨启动
舟山海洋特色文创产品“火出圈”
七十春秋谱华章 踔厉奋发绘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