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持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舟山也在尽一切办法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笔者觉得江苏无锡、浙江宁波和四川成都三地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各地可借鉴的先进经验
1.江苏无锡市。其一变年度执法为“年度体检”。政府多部门组成“法务团队”对企业公众号、网站以及样册上的宣传用语、检测报告及专利证书的时效性等逐一把关,排查风险隐患、进行合规指导,为企业把脉开方、治病防病,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其二变严格执法为温度执法。对首次或情节及后果轻微违规小微经营主体,推广不予处罚清单及减轻处罚清单。2024年前三季度,无锡市场监管系统共办理免罚轻罚案件1920件,占案件总数31.55%,超过一半涉及小微企业。其三变加法为加减法。企业负担做“减法”,政府服务做“加法”。当地还推出“无难事、悉心办”锡企服务平台。无锡市116万家经营主体第一时间就能收到量身定制的国家、省、市、区4级惠企“政策包”。在办事流程上,工信、科技、财政、市监等部门串起“流程链”,数据共享、接力办理,一站式响应。
2.浙江宁波市。其一重创新、谋转型,推动民企创新发展。由政府部门牵线为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如:聚集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宁波材料所等高校院所和博威合金正式成立宁波有色合金新材料创新联合体,为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新型合金,实现产业化。目前,宁波已建成省级企业研究院237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9家。其二重开放、促提升,助力民企开拓市场。宁波市实施“百团千企万人”行动,发布境外重点展会、境内重点展会和自办展会“三张清单”,积极引导外贸企业参展,助力民营企业同时开拓国内外市场。如:2024年在宁波市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外贸企业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加了2024外贸优品中华行浙江站展览、第四届海南消博会、2024年中国品牌展等,国内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其三重环境、优服务,提振民企发展信心。宁波赋予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6类企业人才认定自主权,累计授权62家民营企业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自主评审权。精准聚焦技能人才培育,打造宁波工匠品牌。全市1200多家民营企业与技工院校合作开办50多个订单班、冠名班,共同成立超40个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发挥宁波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统筹落实减税降费、企业融资、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各类涉企政策,加快打造服务一流、评价一流、口碑一流的营商环境最优市。现宁波拥有104家民营上市企业,77家民营企业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2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居全国前列……
3.四川成都市。其一搭建“蓉易享”平台,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一方面,该平台通过惠企政策“画像”和企业法人“画像”进行比对匹配,找到符合享受条件的企业,通过手机短信、站内信、邮件三种方式将政策主动推送至企业;另一方面,企业登录该平台后,可点击相关标签进行精准筛选,后台系统精准推荐相关政策。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蓉易享”平台累计上线惠企政策事项2618项,兑现惠企政策资金59.62亿元,惠及经营主体4.73万户次。其二“蓉易贷”,让企业实现“一键融资”。该平台汇聚成都全市普惠金融产品,提供银行、保险、基金、保函、小额贷款、保理等在线融资服务。如:成都木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蓉易贷”平台一键融资专区申请了一款金融产品从申请到拿到审批额度不到半小时。截至目前,“蓉易贷”平台已入驻104家金融机构,上架银行信贷、地方金融组织产品、保险保障等282款金融产品,累计放款11268笔业务,放款金额101.74亿元。其三“蓉易+”不断延伸智慧服务系列。除了“蓉易享”“蓉易贷”,还有“蓉易见”政企互动平台、“蓉易投”项目对接平台、“蓉易用”要素保障平台等服务平台,并创新建立“蓉易+”系列场景储备机制,切实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有什么给什么”转变为“企业要什么政府给什么”,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34.2亿元,同比增长5.2%;成都市民营经济增加值8321.4亿元,民营经营主体379.6万户、同比增长12%,民间投资增速8.7%。
二、关于我市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1.优化服务。其一主动开展法务服务。组织政府法务团队主动对企业宣传用语、检测报告等进行风险隐患排查、合规指导,减少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健康成长。比如:我市的水产加工企业,涉及添加剂以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可能违反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轻则罚款重则坐牢,需要相关部门精准指导。其二精准提供政策支持。建立企业法人“画像”,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国家、省、市、区4级惠企“政策包”。一些小微企业政策敏感性差,就容易错过政策红利。特别是功能区内的企业,由于受体制机制的影响,能享受到政策红利的机会相对减少。其三积极助力市场开拓。及时发布和组织企业参与境内外重点展会,围绕产业重点加大自办展会力度,助力民营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金塘的螺杆等产业集中度高、产业优势明显,政府如能组织自办展会,不仅能提升知名度,也能增加销售量。
2.迭代“舟到助企”平台。其一搭建“舟企贷”平台。上架银行信贷、地方金融组织产品、保险保障等金融产品,企业可以通过“舟企贷”平台一键融资专区申请一款金融产品,实现从申请到拿到审批额度一小时内办结。政府可以通过摸底针对性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推出针对性的产品。其二完善“舟企享”平台。惠企政策通过比对匹配,通过手机短信、站内信、邮件三种方式主动推送至企业,企业登录该平台后就能获得相关政策信息,并能在线下享受相关政策优惠申报。这样有助于全市的企业都能及时了解信息,有助于设在功能区的企业也能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其三建立场景储备机制。根据企业诉求,建立“舟到助企”场景储备机制,切实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有什么给什么”转变为“企业要什么政府给什么”,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地缘政治、政策法规、企业自身发展等因素影响,企业的诉求会有所改变,如果我市能根据企业诉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无疑可以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多机会,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3.提升企业自主发展能力。其一探索企业职称自主评审权。授权部分“专精特新”民营企业探索开展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自主评审权。我市高新企业部分骨干技术人员没有大学文凭,享受不了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下放职称自主评审权,就有利于留住这些骨干技术人员。其二助力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积极牵线为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为企业产品迭代提供科研技术支撑。舟山的东海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现在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部分成果已经可以转化为产品,舟山的一些企业也需要创新产品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政府为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搭建合作平台。其三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发挥高职院校的作用,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创新产业,通过企业和学校合作方式开办订单班、冠名班,做强产业发展人才蓄水池。要充分发挥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等在舟高校的作用,为舟山企业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同时也要积极与四川、贵州、安徽等务工大省的高职院校合作,为舟山引进更多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