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质生产力驱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张晓依 赵雪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海洋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资源与空间,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生产力关键因素。舟山因海而生,依海而兴,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但当前,舟山资源优势、开发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亟须深度挖掘海洋资源潜力,因地制宜探索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强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海洋科技研发投入,激活海洋新质生产力创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贯穿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各领域、各环节且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是续写海洋强国梦想蓝图的有力支撑。多年来,舟山坚定不移地推动海洋科技前行,成果斐然。当地的海洋科研机构与高校紧密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诸多科研项目落地生根。然而,对标国际海洋科技前沿城市,舟山海洋科技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战略性、颠覆性的海洋科技创新仍显不足。因此,必须强化海洋科技研发投入,激活海洋新质生产力创新动能。一是加速科创平台对高端智力的汇集。全力整合平台、企业、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人才引育力量,以联合培养、实践历练、学术互动等多元模式,聚焦融合型人才的培育。促使其深度融入各类实际项目与科研课题,在问题解决中持续磨砺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进而成为引领舟山海洋科技创新跨越学科壁垒、达成多技术协同发展的关键引擎。二是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紧密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纽带,搭建高效的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助推科技成果迅速从实验室迈向市场前沿,为海洋经济注入强劲科技动能。三是加大对海洋建设的投入。积极拓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制定专项引才规划与合作研究方案,广纳具有国际前沿视野与先进技术的专家及工程人才投身舟山海洋建设。同时,于国内重点城市及海洋科研人才聚集区域精准发力,凭借优厚待遇、广阔职业发展空间及完备生活配套设施,吸引国内顶尖海洋人才汇聚。

  二、打造海洋绿色产业体系,提升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力

  绿色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底色,是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各要素、各维度且起根基性作用的重要理念,是铸就未来海洋生态经济的坚实磐石。近年来,舟山着眼长远,锚定绿色海洋产业方向矢志不渝地奋进,成效显著。一方面,海洋生态养殖规模持续扩大,新型环保养殖技术广泛应用,既保障了海产品供应,又降低了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另一方面,海洋新能源开发稳步推进,海上风电场星罗棋布,逐步改变能源结构,为绿色发展注入动力。但审视全局,舟山仍有进步空间,尤其在产业深度融合、精细化绿色管控等关键环节亟待强化,全力打造海洋绿色产业体系,迫在眉睫。一是深化海洋产业绿色融合发展。促进海洋新能源产业与海洋装备制造业协同共进,围绕海上风电、潮汐能发电等项目需求,本地装备制造企业精准发力,研发生产适配性强、智能化程度高的专业设备,提升产业附加值,形成产业闭环,为海洋绿色产业拓展更广阔天地。二是重点发展海洋绿色关键技术。将焦点对准海洋生态修复、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资源高效利用等核心领域,全力破解技术难题。在资金投入策略上,扭转以往分散投入的局面,集中资源为重大科技项目提供坚实保障,力求催生出绿色创新技术,为舟山海洋经济的绿色转型筑牢技术根基。三是促进海洋环境保护监督机制。构建严密监测网,综合多技术对舟山海域全面监测,精准掌控环境要素。设立严格污染排放监管制,限标准与总量,智能设备+大数据严查违规,重罚超标者。强化执法力度,组专业队伍配先进装备,常巡敏感区域,狠击各类破坏行为。推动公众参与,设举报奖励机制,发动各界监督。以此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及时察觉并遏制海洋环境不良态势,为舟山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筑牢防护墙。

  三、推进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

  基础设施作为海洋经济的硬支撑,串起了海洋开发的各个环节与层面,是舟山走向海洋深处、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依靠。过去这些年,舟山实实在在地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上下了大力气,成果明显。新建的海洋科考码头条件优越,科研船停靠补给都很方便,让海洋科研能不断深入;滨海旅游休闲设施也越来越多,亲海步道、海上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然而,立足当下发展态势细细审视,舟山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优化提升之处。例如,在海洋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层面,随着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加速,舟山现有的海底光缆布局以及近海通信基站设置,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海洋数据传输需求。再者,海洋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也有待强化。舟山海域生态多样且敏感,但当前用于海洋生态监测的浮标、监测站数量相对有限,分布不够均衡,难以实现对整片海域全方位、高精度的生态数据采集,无法满足海洋生态保护及相关研究等需求。鉴于此,舟山亟须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一方面,加大对海洋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联合通信运营商,优化海底光缆铺设路线,合理增设近海通信基站,运用先进的信号增强技术,消除信号盲区,保障海洋活动各环节信息畅通无阻,为海洋产业数字化赋能。另一方面,夯实海洋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海洋生态监测站点,部署智能化、高精度的监测设备,实现海域生态实时精准掌控;引进专业的生物栖息地修复技术与设备,科学规划人工鱼礁投放,助力海洋生态持续向好,为舟山海洋经济稳健、绿色发展筑牢根基。

  作者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海潮 理论
   第05版:海潮 文艺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国内国际
   第08版:要闻
新质生产力驱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进一步激发我市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