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是“逆行”回东极开民宿的先行者

在岛上开民宿的20年,见证东极旅游一路生花
记者 张莉莉 摄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陈代英/口述 记者 张莉莉/整理

  天气一暖和,东极就热闹了起来。岛上的民宿主们也开始忙着接待上岛的游客。

  如今,东极一共有200余家民宿。其中许多民宿是在东极旅游东风的吹拂下催生出来的,但也有在这之前就守在岛上的民宿人。60岁的陈代英就是其中之一,2003年就“逆行”回岛开宾馆的她见证了东极民宿以及旅游的一路生花。

  唯一“逆行”回岛盖房子的人

  我是青浜人,因为工作调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去了本岛工作。

  回岛的契机来自于我丈夫想回庙子湖开宾馆的念头。这个决定在现在看来都很大胆。

  在彼时的庙子湖,只见搬出去的居民,哪有回岛上盖房子的人呢?但我们还是决定干了。2002年10月,我们的宾馆正式开工建设。

  “逆行”回岛盖房子,不容易,最难的还是资金。当时我们家在东港买了套2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花了39万元,而在岛上盖宾馆花了大概48万元,比买套房子还要贵。好在一个朋友很支持我们,让我们放心去干,钱不够就问他借。

  资金问题解决了,但盖房还是难。

  岛上没有建筑材料,就连一粒沙子都得靠唯一的一艘运输船从沈家门运过来。有一次,沙子和细石子刚运到码头上,一个浪打过来,这些材料全被卷到了海里,真的是欲哭无泪。

  居民都迁出去了,盖房子的工人都得从定海叫过来。造房子的半年时间里,我哭了好几次,实在太难了。

  靠着时间差赚到第一桶金

  2003年4月23日,我们的鸿升宾馆正式开张,总共16个房间,每个房间都配了独立卫生间,安上了空调。当时岛上有朋友来看,还觉得我们“傻”,“不用造这么好。”

  开业的头两个月,没什么生意。我的心里实在焦急,几十万元都投下去了,却看不到钱进来。尽管借我们钱的朋友十分客气,但我自己有些过意不去,卖了沈家门的房子还上了债。

  等着客人上门,总不是办法。我就和东极海运公司的负责人商量,一起到宁波、绍兴等地招揽客人。拿着小传单,路过一个人就发一张,并见缝插针地介绍一会儿东极。那时候,东极在外地没什么名气,大多数人拿了传单也不知道东极在哪,只有一些曾在东极当过兵的人听到后才有些反应。我们就靠着这种“笨”办法,招来了一些客人。

  为我们宾馆带来第一拨客流量的契机完全出乎我们意料,那就是非典疫情,许多人不敢去外地玩,就跑到东极来休闲放松。

  当时整个岛上像模像样的渔家乐就我们一家,也就成了来岛上玩的客人的唯一选择。因为比别人早起步了几年时间,靠着时间差,我们赚到了第一桶金,当年就赚了11万元,终于苦尽甘来了。

  钓友们成了岛上第一拨客流

  2004年之后,来岛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来海钓的钓友。因为我老公也是海钓爱好者,所以宾馆除了提供住宿,还能为大家提供比较专业的服务。

  如今的海钓大多是船钓,钓友们把海钓需要的东西都放在船上,自己一个人上岸居住就行。当时的海钓可不是这样。有钓友要来,我们除了要准备好房间以外,还要提前帮忙安排好船只、水、冰以及饵料。那个时候,我们家院子里摆满了鱼竿、饵料、衣服等海钓用品。

  生意好的时候,宾馆16个房间还不够住,有时候干脆将自己住的地方也腾出来留给钓友,自己就在客厅里将就一下。忙的时候,我们睡下已经半夜两三点了,没睡一两个小时,看日出的客人要起来了,我们也得提早起来准备,从早忙到晚,有时候一边洗碗一边开始打瞌睡了。

  忙归忙,但是心里十分踏实。有时候,我和丈夫互相开玩笑:“累吗?”“累啊!”“累的话就去数钱,开心一下。”赚得多的时候,算上餐饮,我们一天可以做到一万元出头。

  钓友越来越多,我们家实在住不下了。2005年,我正式辞去工作,和丈夫一起打理宾馆。周边一些渔民也把自己家里收拾出来,改成了渔家乐。这种由自家房子改成的渔家乐条件比较简单,很少有独立卫生间,好在钓友们对住宿条件要求也不高。

  岛上迎来了24小时供电  

  到了2009年左右,来岛上的客流量中不再只有钓友的身影了,也多了一些普通游客。因为那时候外地已经有了疗休养,再加上许多曾在东极当过兵的老兵们的口口相传,东极渐渐也成了一些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游客的到来,对岛上的宾馆、民宿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填补了海钓季外的空白。因为海钓的季节一般是3月份到6月底,以及10月之后的时间。中间最热的几个月不适宜海钓,反倒成了“淡季”。钓友们不来的几个月正好被游客们补上了,两者时间完美互补,等于多了一个赚钱的来源。

  相比钓友,游客对于住宿的要求更高一些。也正是感受到了这一点,我在那个时候翻新了一下整个宾馆。

  游客渐渐来了,岛上也慢慢“活”起来了,宾馆、民宿在不经意间多了不少。不过,这时候的民宿重建的还是不多,基本都是本地人在自家房子的基础上翻新整修一下罢了。

  整个岛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升改造。2009年11月,岛上终于迎来了24小时供电的日子。在那之前,岛上一到晚上12点就要停电,虽然那时候晚上凉快,岛上天又亮得早,没什么太大影响,不过我们还是配备了一台小的柴油发电机以及应急电源灯,24小时供电以后,游客在东极的旅游体验也好了许多。

  东极旅游迎来井喷式发展

  电影《后会无期》的上映让东极彻彻底底出圈了。

  来岛上旅游的游客数量一路狂飙。岛上的民宿除了在数量上迎来了井喷,质量上也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这个时候造的民宿一般投资都很大,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翻新改造,而是推倒重建,请来设计师设计成更符合游客审美的民宿。

  游客多了,民宿造起来了,岛上的业态也变多了。最早的时候,岛上连家面馆都没有,住客基本都是在宾馆里吃一些。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岛上也慢慢发展出了各种餐饮店、小吃店,到如今,还有文创、奶茶等特色小店。

  随着东极民宿、渔家乐越开越多,我们也顺势成立了渔家乐协会,至今已有十年了吧。作为一个民宿业主,我们自然希望东极旅游的牌子越来越响,越来越好。只有牌子好了,每个从事旅游业的人才会好。因此,我们协会也会积极参与岛上的各种活动,规范民宿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在岛上开民宿的20年,见证东极旅游一路生花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融媒
   第06版:舟山记忆
   第07版:生活家·达人
   第08版:生活家·观察
   第09版:就知道吃
   第10版:时评
   第11版:新闻时空
   第12版:信息·分类
她是“逆行”回东极开民宿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