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翁雨薇 文/摄
见到孙萌的时候,她正拿起一只编织袋搁在膝上,看见记者进屋,就用手抓了把茶叶进玻璃杯。“你快闻一下,是不是很香,有没有幸福的味道。”嫩绿的茶叶在水里浸润,慢慢地舒展开,形态美丽。
从大城市回到故乡舟山,从都市丽人转行成为经营茶园的“新农人”,这一步的转型,孙萌步子迈得极大。但在追逐茶叶的路上,她觉得自己还会走很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接受我们传统的茶文化,但茶不仅仅是一杯简单的饮品,我希望将来的茶不仅仅能带给我们感官上的享受,更能带给我们心灵层面、文化层面的放松和升华。”
好友的肯定
让她选择辞职回乡经营茶山
和舟山很多的茶园一样,味道鲜爽醇香的“鸠坑”,是孙萌茶园里的“当家品种”。因此从两个月前开始,孙萌就进入到了忙碌期,春意浓,春雨润,她要趁着时节,采摘赶制此时的第一茬茶,这是难得的佳品。为此,她一天至多睡五六个小时。
虽然辛苦,但孙萌劲头很好,从生活了18年的上海返回舟山,今年,是她成为“新农人”的第一年。
在孙萌看来,相比起在大城市职场中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她更愿意埋头在乡村茶园里:“我把心思都放在茶上,只会想如何做得更好,而不会过多担心未来会怎么样,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时,那种焦虑感就自然而然消失掉了。”
“越往上走,你能得到的岗位就越少,我好像在金字塔尖,又好像随时会掉下来。”孙萌解释道,“等到了更大的年纪,我就只能被动地在职场中被选择、被拉扯。”在主动与被动之间,孙萌希望把握自己生活的节奏,审视自己的内在,“把同等精力放在做自己的事情上,也能有回报,这就足够了。”
去年,孙萌辞掉令人艳羡的工作,回到故乡小住。自小在山野间生长,在茶园中穿梭,孙萌笑着说,自己对农活算得上样样精通。“在我记忆里,家里一直有茶山和茶园。”然而一开始,她并未把做茶纳入自己的规划,“时刻浸染在那个环境里,天天喝茶,离得太近了,反而忽略掉这个资源。”
直到有一次,孙萌拍了几张茶园的照片发上了朋友圈,在朋友的怂恿下,她采茶制茶,给朋友送了几斤,没想到反馈出人意料好。“我了解茶的特点,在这边有资源有人脉,这里得天独厚的环境,也有种出高品质茶的可能,从量到质都能满足我对一个产品的需求。”孙萌说,意识到这点后,她抛开原先的规划,一头扎进茶园。
今年第一次做出茶产品后,孙萌惴惴不安地寄给了懂茶的老友,品茶过后,老友一句“有韵味”,让她稍稍松了口气:“到这个时候,那种困扰我的不安全感和焦虑被另外的念头取代了,制好茶、推品牌、吸引用户、找渠道、做销售……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野生茶叶采摘费力
味道却极为甘醇
初开始打理茶园,第一步并不好走,孙萌选择与村里的老人聊天,请他们指路。父母亲年纪大了精力不济,老茶园有一部分处于抛荒状态,孙萌便随身带着柴刀,边走边“开路”,走几个小时的山路也是家常便饭。
在茶叶炒制过程中,同样会经常遇到问题,如果杀青杀得太老,茶叶做起来就会色泽不好,滋味也会受到影响,杀青杀得太嫩又容易产生青气,对茶叶的香气也会影响。孙萌对种茶、采茶、收购、加工及销售每一步的要求都非常高,她笑着形容,自己每天的工作状态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第一款茶产品出来后,反馈极佳,这对我来说是动力也是压力,我不能让后面的品质降下来,辜负好友和客户。”孙萌说,自己常年喝茶,自诩“嘴刁”,茶好不好,一品就知。
在茶园背靠的山中,人迹罕至的地方,野生茶树零星分布。这种多年未经人工“驯化”的野生茶树,叶片肥厚,茶甘醇而味悠长,但要得到它们并不容易。孙萌第一次上山找野生茶,就险些出事。
野茶树跟人工种植茶场的茶树差不多,只是没有修剪,没有统一的规划。“以前我们村民种了茶树后,鸟叼着茶果到处飞,有的茶树籽就掉深山里,长出了茶树。或者是大自然的风和流水的运载,将茶果‘搬运’到了深山,茶果就在土壤肥沃、生态优良的环境下萌发生长。”孙萌说,采摘野生茶的山路崎岖,溪水潺潺,茶树分布于丛杂的草木之间,采摘时费力危险,产量也算不上多,“但这些茶处于野放状态,保留了最自然的风味,是大自然的馈赠。”
而结合自家茶园的产品和山上的野生茶叶,在未来,孙萌想在自己的茶山上打造一家茶馆,将“上山喝茶”的概念传播给更多想要了解和喜爱茶文化的人。
“像现在很流行的‘围炉煮茶’,把地点搬到真正的茶山中,能够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氛围。”极目远眺,茶山景致尽收眼底,孙萌希望,这里未来会成为一个受到年轻人欢迎的空间。
成为“新农人”后
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松弛感
和孙萌聊天的时候,她还保留着一些职场习惯用语。她常被称为“新农人”,因而这种习惯在她身上也并不违和,反而更显示出“新”来——如今的农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角色,而成为越来越多人主动选择的一种职业。
除此之外,还能明显感觉到,互联网思维、品牌思维贯穿着“新农人”们的奋斗之路。“如果我在外头一二十年的经历,没能改变我的眼界,还像个传统茶农一样只出售原料,那是很遗憾的事情。”孙萌笑着说。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茶农,玩不转各大网络销售平台,和大多茶农一样,只懂种茶不懂卖茶。而到了孙萌这一代,就是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仅要种好茶,还要卖好茶,让茶农的生活,真正能与这个快速的时代接上轨。孙萌说,自己就是想让和父亲一样世世代代种茶却富裕不起来的茶农能用现代理念种茶、卖茶,都能富裕起来。
孙萌也找到了自己平和生活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纵使辛苦点,但她觉得踏实。从在繁华都市里做一名白领,到沉入山间成为一名“新农人”,变动始终存在于每一个阶段,但相比在高楼办公室中面对市场与受众的变动,迷茫自己的未来不知何处去,孙萌更愿意回到这样一种“原始”的状态。她感受来自大自然的变动,顺天时,应地利,有着每一个农民的朴素愿望:风调雨顺。
面对这种新变动,孙萌不再感到焦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人生的确定性。她现在常常会拍下照片发到朋友圈,照片里是自己绵延的茶山,好茶的韵味将从这里散往四方。在配文里,她写道:“感谢家乡,感谢这片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