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岛城几代人的笔友故事书写跨越时空的友谊

  山东小笔友寄来的明信片

  □记者 姚舜妤

  在这个快节奏、高度数字化的时代,人和人的交往也变得短平快,表情包、“梗言梗语”逐渐取代了真情流露的文字表达,书信更是成为了仪式感的代名词。

  但也有一些人,偶然间通过书信结识笔友,慢节奏、跨时空地书写彼此的友谊故事。他们有的成为彼此在艰难岁月里的精神支柱,有的成为彼此生活的点缀和快乐的“放大器”。

  延续二十余年的笔友情 始于一个误拨电话

  很多80后的记忆里都有一段“笔友热”,在通信还不算发达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千禧年间,交笔友一度成为年轻人的热潮。文静就是因此偶然认识了一位笔友。   

  那是在2001年的暑假,当时的文静还是个高中生,某天她在家中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来电,“电话那端是一个阳光的男生,他说自己拨错了最后一个号码,我们就这样相识了。”

  后来文静和男生又打了几次电话,发现彼此来自同一个县城,男生在附近城市上大学。“那时候流行交笔友,我们就这样开始通信。我聊聊高中生活,他谈谈大学故事,慢慢建立了友谊。”

  虽然当时已经有了电话,但文静和男生还是选择用书信的形式往来,只因这样更容易说出心里话。在疲于学习的高中生活中,有这样一位朋友十分重要,文静觉得,笔友就像一位大哥哥,自己在学习上有了烦恼都可以向他倾诉,甚至可以求教一些解不开、听不懂的难题。

  后来文静上了大学,笔友已经工作,但二人间的书信往来并没有中断。尽管那时已经出现了手机、QQ和电子邮箱,但郑重地用笔将一个个文字写在纸上依旧是他们坚持的仪式感。“我们基本一个月写一次信,每次收到信我都很开心,相信他也是一样。”

  在文静眼中,笔友一直很阳光,直到一个冬夜,她接到了笔友的电话。电话里,笔友向她倾诉,她这才知道,笔友的家庭情况复杂,那晚他与家里人发生争执后受伤住院。“他在特别脆弱的时候打电话跟我倾诉,我当时就安慰鼓励了他,告诉他一切都会过去。”

  尽管素未谋面,但二人都成为了对方的精神挚友,这样的书信往来保持了三年。

  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吗?文静觉得,是有的。2021年,曾因忙于工作暂时消失在文静生活中的笔友通过朋友辗转联系到了她,这下二人成了微信好友。虽然中间隔了十几年,再次联系上时,彼此没有半点生分,加上微信的那一天,两个人像过去一样聊了许久。“分享生活、尊重差异、相互支持、保持真诚……这种友情超越性别,超越时间和空间,我们都相信自己是对方一辈子都信得过的好朋友。”

  在网络孤岛

  遇见平行时空的自己

  网络带给人便捷的生活,有时却也隔开了人与人。在网络孤岛中,90后姑娘艺璇却曾交到过一位“赛博笔友”,他们以互换日记的形式参与彼此的生活。

  2016年曾有一部叫《你的名字》的电影影响力颇大,有一款应用以此为灵感诞生了。“我是想找日记软件的时候偶然发现这款应用的,在上面不但能写日记,还能随机和用户匹配交换日记,我觉得很有意思,就试着在上面分享生活。”

  艺璇说这款应用叫“你的日记”,核心玩法就是写日记,也可以自主选择和人匹配交换日记。匹配如果成功,对方的日记就会出现在自己的主界面,可以看,但不能直接评论。“这就很像在写信,只不过传递的时间被大大缩短了,载体不是纸笔而是电子笔记。如果想和对方进行交流,只能在自己的日记中留下话语,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描述和记录自己的生活,不会进行对话。”

  艺璇觉得,这种距离感在网络世界里十分难得,也恰到好处,写日记的时候专注的是自己的生活,而对方的分享就像是一种意外的点缀,不打扰,却能给予彼此陪伴感,“就好像切实地感受到了自己以外的世界,大家都在好好生活。”

  开始写日记的时候,艺璇即将大学毕业,而屏幕那端的“赛博笔友”则是一位已经走上社会的男生。那段时间,艺璇每晚都会记下自己这天做过的事、吃过的美食,也会分享阅读和观影体验,还有很多时候会写离奇古怪的梦境。笔友则同样分享日常,但从他的记录中,艺璇感到对方正在经历工作上的瓶颈期。“负面情绪的抒发也是很有必要的,他的烦恼有时也会让我看到某些时刻的自己,无形中我可能也跟着他一起提高了对挫折的‘耐受力’。”

  二人在阅历上有所差距,艺璇觉得自己不适合贸然写下一些不痛不痒的安慰话语,只是如常记下自己眼中的有趣事物,传递小小的美好。

  让艺璇惊喜的是,2020年的除夕,她像往常一样点开日记,看到了对方留下的新年祝福,虽然从未以日记之外的形式有过对话,但艺璇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和笔友互相参与了对方的生活,“他后来还祝我‘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希望我走上社会之后多留个心眼。那一瞬间,我感觉就像平行时空有了交集。”

  海岛与泉城的童心交汇

  两个小笔友互相推介家乡

  现在的年轻人彼此靠写信交流已经成了一件稀罕事,但10岁的余宸睿去年在一堂语文课结识了来自山东的一位小笔友,二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余宸睿是菜园三小四年级的学生,学到一篇课文时,老师组织同学们和山东济南同年级段的学生们结成笔友,互相给对方写一封信。

  “班上大部分小朋友写了一次信之后就没有再写了,但是睿睿特别开心自己能交到笔友,还想接着给对方写信。”妈妈斯女士说,睿睿在去年年底寄出了第一封信,济南那边的回信则耽搁了许久,“那时候他天天和同学们一起问老师,信怎么还没有寄到。”

  终于在今年春节前夕,小睿睿收到了自己的第一封笔友来信,对方是一位叫金奕辰的男同学,在信中,对方介绍了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特色菜肴,文末还祝他学习进步,希望有朝一日能邀请他去济南做客。

  两个小笔友从此开始用信件交流,彼此还会随信赠予对方明信片和小礼物,一个寄来济南的大明湖景,一个则寄去嵊泗的海景和家里宠物的萌照。就这样书信往来了一段时间,他们在信里交换了电话。

  “第一次通话的时候,他们两个聊了三四十分钟,什么都聊,从游戏聊到学习,聊爸爸妈妈,聊学校里的事。后来睿睿想和对方用微信视频聊天,但是对方拒绝了,他说想保留一些神秘感,有机会可以在现实中见面。”

  今年暑假,小睿睿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山东济南,而金奕辰也十分向往舟山的大海。两个年轻的小笔友正在一封封信件中描绘着自己的生活,想象着对方的家乡景色,期待着彼此的第一次见面。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生活家
   第03版:生活家
   第04版:梦想家
   第05版:艺术家
   第06版:创业家
   第07版:我的家
   第08版:广告
岛城几代人的笔友故事书写跨越时空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