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第一初级中学八(3)班
学生记者 李昱淇(证号B07006)
呼呼声,更响了,风儿渐大,像一把钥匙,终于打开了我记忆的仓库大门。记忆中,我是一个爱探索的孩子,在我眼里,自然界是有“生命”的,充满了神秘感。
什么是生命?这个问题对儿时的我太过深奥,那时我只知道生命无处不在,是充满活力的。儿时的我总追着父母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父母认为我还小,只是敷衍几句:“你呀,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我半信半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上学后,随着知识阅历提升,我逐渐在科学上明白了生命是如何由来的。但我远远不满足于此,想知道动植物的生命是怎么来的。
初夏一日,艳阳高照,我兴致盎然地将一颗芝麻粒大小、裹着粽衣的种子,放到了窗台花盆土壤里,期待某日它能够发芽。我日日趴在窗台边,观察着它的动静。它还是它,还是那颗小种子,一点未变。之后,我兴趣渐减,时隔多日,一次闲暇,来到窗边,本想赏绿树红花,却偶然发现那颗种子已破了皮,长出了芽,青绿色的,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数日后,这颗小种子,已长成小青藤。它享受过微风细雨,经历过狂风暴雨,依然坚强绽放。这不就是我一直追寻着生命的内涵吗?想到这,这颗小青藤的形象,瞬间在我心中高大起来,那时的我以为我已经读懂了生命。
又过了几年,我进入了初中,连续几次失利,让我心情坠入低谷。散心时无意看到一朵衰败的花儿,不知怎的有一股想要打碎这衰败花儿的冲动,正当我高高举起手臂时,“手下留情!”一声恳求,略略带些童音,一个坐着轮椅的女孩来到我面前,她自信阳光的笑容,仿佛就是一个健全的人。
她说:“此花虽是残花,但它可以用自己的身躯活出最后的价值。就像我虽残疾,但可以展现不一样的风采。”瞬间,一缕阳光袭上心头,我对她的敬意更深了。
此时,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理解。生命不管多么渺小,只要愿顶风前行,都能生根发芽;生命不管是否健全,只要自信阳光,都能展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