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彩云易散琉璃脆

——读《我们仨》有感

  普陀二中武岭校区八(11)班

  学生记者 王禹雅(证号A0744)

  我翻开《我们仨》牛皮质地的封面,尝试走近杨绛先生的内心。但我深知,这9万字的描述,怎能道尽杨绛先生所思所想所念呢!

  《我们仨》原是杨绛先生与她先生钱钟书、女儿阿瑗约好共同完成的。但些许是残忍的现实不想为他们留下这份温情,阿瑗和钱钟书未待写完就先后离世。在亲人离世四年后,杨绛先生在晚年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此书。

  或许是杨绛先生的思念太过深沉,以至于初读前两部分,我并没读懂,但在读到“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后,才明白杨绛先生的用意。赴英国留学,在牛津得爱女,回国工作,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曲折,直至最后女儿和丈夫先后逝世……从“我们俩老了”到“我们仨失散了”,再到“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先生用简单平实的文字,道出了对“我们仨”的惦念和不舍,更让我们因杨绛先生心酸的坚强而感动,为他们一家三口相互扶持、温暖、幸福的生活而感动。

  杨绛先生这一生虽看似不幸,但也是幸运的。她有美满的家庭,在生命的各个时候,她的身边都有懂她的人陪伴,他们一家互相欣赏、理解,实是令人羡慕的氛围。

  合上书本,我合眼静静回味,杨绛先生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世间,又有什么是能永恒的呢?人会故去,事终将逝去,物也会失掉,但是否真的“好物不坚牢”呢?我想即使这物失得再多,那情是不会失的。彩云易散琉璃脆,真情难忘永长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朋友圈
   第04版:杭州亚运准备好了
   第05版:新区教育周刊
   第06版:新闻速递
   第07版:小记者·文苑
   第08版:小记者·文苑
   第09版:小记者·文苑
   第10版:书画天地
   第11版:新闻时空
   第12版:广告
缤纷生活
想象力,你值得拥有
探索“生命”之谜
我在江南迎亚运
彩云易散琉璃脆
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