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信银行举办“信·新”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

  据悉,由中信银行主办、新华网承办的“信·新”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于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金融机构、智库、媒体、高校、企业、品牌评估机构等领域代表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深入探讨高质量金融品牌建设路径,为助推更多的中国金融品牌走向世界前列贡献智慧。

  近年来,我国金融品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对供需结构升级的推动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第三方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全球银行价值500强统计数据显示,最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品牌价值整体呈增长趋势,在该榜单品牌价值总和的占比,从2014年的12%增长到2023年的31%。同期,中国银行业的品牌强度从64增加到68,仅取得微弱增长。这显示出中国银行业品牌价值已经做大,但相比较全球银行业,品牌强度仍显不足,推动由大到强的转变已箭在弦上。

  以探讨中国金融品牌建设为出发点,举办“信·新”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具体举措。“信”代表信誉、信任、信心、信念,“新”代表创新、新起点、新时代与新征程,“信·新”表达着各方在金融品牌建设上共赴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升了金融工作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信银行行长刘成出席论坛并致辞指出,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建设金融强国需要强大的金融品牌作保障。好的品牌既能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持续稳定“高质量”提供保障,又是“高质量”发展的象征,二者相辅相成。

  刘成表示,品牌建设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品牌是时间的朋友,非一日之功,非一力能为。做强做大金融品牌,需要多管齐下,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坚决服从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依靠行业合力,多方协同发力;三是依靠金融创新,推动品牌可持续发展;四是积极走向世界,做实金融品牌。

  论坛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报告(2023)》。Brand Finance中国公司总裁陈忆登作为发布人并作解读。他指出,国内各家银行充分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留下印记的重要性,纷纷采用创新的品牌战略,以提高其品牌定位和亲和力。大型国有银行在零售银行、对公业务市场都占据主导地位,享有较高的品牌“熟悉度”和“认知度”,但股份制商业银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化性服务和产品,并在“创新度”这条赛道上迅速腾飞。中信银行在科技资源投资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反映在其“创新度”指标的高分上。同时,中信银行在“产品创新度”方面表现抢眼,在全国设立了55家“幸福+”网点,加强了对老年人的服务,包括中医保健、退休理财教育和防范金融欺诈。在对公业务方面,中信银行与各家商业银行相比也保持了良好声誉。这种来源于其对诚信的承诺、对稳健业务关系的关注、对企业银行业务的专业化及对现代化的执着追求。

  在论坛现场,三个金融服务的故事分享,串联出中信银行聚焦金融服务品质提升、在供需良性互动中加快品牌发展的突出表现。从跨越万里紧急连线的出国金融服务,到与高科技企业一路共同成长跃升的银企深度融合,再到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持续发力的精准惠民济困,由点及面,见微知著,映射出中信银行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在品牌建设之路上阔步前行的坚实步履。

  论坛还发起了“信新同行”品牌行动倡议,呼应实施金融品牌战略,完善金融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共同呵护金融品牌成长,培育品牌金融标杆,加强金融品牌经验交流,传递中国金融品牌理念,讲好中国金融品牌故事,打造中国金融“百年老店”,不断增强全球消费者对中国金融的品牌认同,为我国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夏靓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城事
   第04版:融媒
   第05版:财经
   第06版:关注
   第08版:时评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新闻时空
   第11版:信息·分类
   第12版:广告
成交价高过“一拍”流拍价 高端旅游房产市价仍打折
中信银行举办“信·新”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
台州银行舟山分行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