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龙
2023年到2024年,两年时间里,我连续参加了舟山依次举办的4届“半程马拉松”赛事。岱山的马拉松在初春举办,舟山群岛马拉松在深秋举办。对于跑马拉松来说,春秋是最好的季节。马拉松全程是42.195公里,半马则是全马的一半,距离为21.0975公里。在整个比赛中,你会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男女老少,都在奋力地奔跑。有人说,跑步是中年人的精神寄托,是中年人的自我救赎。当你真正全身心投入到这项“枯燥”的运动中,才能发现跑步的真正魅力。
初春的岱山,海风习习,绿草盈盈。山坡上、田野间,每一棵青草,抵御过寒冬,开始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们聚在一起,保护着肥沃的土地、清澈的溪流。从远处看,野草丛生的山丘,像一张巨大的绿绸熨帖在地面上。风吹野草,每时每刻都在折射出不同光感的亮度,丝滑、变幻。
岱山的马拉松,给我感觉比较奇妙的是要经过一段特有的沙滩路。鹿栏晴沙的金沙滩号称“万步铁板沙”,跑得疲惫又敏感的脚踩上去,感觉既细腻又坚硬。沙滩上卷起的浪花,也会翻涌而来。苏轼眼里,赤壁的浪是激烈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我眼前的浪花,是温柔的。浪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慢慢地消融在了金红色的沙滩上。金沙滩上的海风,也将安抚半马中身体最痛苦的一段历程。
深秋的舟山,碧海蓝天,温暖依旧。朝阳从朱家尖海峡大桥的另一端升起,霞光万丈,将金色的丝线缠绕在跨海大桥的桥墩,编织着波荡起伏的海面,也包裹着每一位跑马者的身体。港岛大桥像一位谦谦君子,身披一身玉白色的长衫,张开双臂,欢迎着每一位冲进它胸怀的跑友们。滨港西路的岸边,停靠着一艘艘渔船,它们也不时地拉响明亮的汽笛声,为我们加油。
跑步的整个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要通过两个隧道。进入第一个隧道时,刚好大家身体机能得以充分调动,渐入佳境又异常兴奋。人们在隧道内呐喊、咆哮,呼喊声络绎不绝地回荡在这幽暗的空间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第一个隧道里壮怀激烈的写照。等到过了18公里,大家都已经疲惫不堪,像我这样的选手,仅仅靠着意志力坚持着。关键这个隧道过后还有较大的爬坡,每向前迈一步都是艰难的。当一位接一位后来者超过你的时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第二个隧道声嘶力竭的写照。穿过这段幽暗的岁月,你将迎来终点线震耳欲聋的呐喊声,此时此刻,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
在到达半马终点线前,往往会有一个“U型”的折返跑设计,我不知道这种设计是有意为之,还是一种巧合。但是,经历过这个“U型”跑道的心理,是复杂的。当自己刚刚进入“U型”弯道,面对着已经开始冲向终点的运动员,心里无比羡慕;等到自己从“U型”弯道跑出来,回头看到准备进入弯道的运动员,仿佛看到了刚才的自己。此时此刻,自己也接收到别人投来的羡慕目光,这种感觉很奇妙。
春来秋往,我已经无法想起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真正热爱上跑步这项运动。我也是单次跑步的距离由“5公里”慢慢突破到“10公里”,再由“10公里”开始向“半马”靠近。当然,对于跑步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能跑多远,而是你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后出发。
村上春树说:“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跑者的思维方式。”我大概能够理解他说的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但我还是无法做到像他那样地坚持。但每当我困顿了,或者心里有些疲惫了,我会想起他的另一句话,“希望一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如果真正热爱一项运动或者热爱一份事业,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地坚持,一定能不停地超越自己,那还有什么不能创造的奇迹吗?